围手术期癫痫发作-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都有什么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后护理综述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95-01 在脑外科待了六年,虽然现在已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快半年了,但颅内动脉瘤这个病还是让我记忆犹新的。对其护理颇有心得。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临床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SAH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梗和脑积水等多种病理性改变,病率高达42%,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目前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方法、技术及条件要求比较高。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以其微创、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所接受[1]。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缩短明确诊断到实施针对性救治过程的重要环节,对降低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价值。现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先兆的观察:当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加深、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增高时,应高度警惕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 监控血压 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血压的变化。应用微量泵控制用药量,根据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骤升或骤降,使血压维持在130/90mmhg左右。血压偏低对患者也是不利的,因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常合并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改变,而低血压会加重脑缺血。
1.3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有情绪激动、剧烈咳嗽、便秘、癫痫发作等。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血回流降低颅内压;患者进食水时应采取侧卧位或头高位,速度应缓慢,防止误咽引起呛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如有咳嗽症状及时应用止咳药;避免情绪激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以免患者情绪波动致血压升高引起再出血;对于伴有癫痫的患者注意保证其安全,防止发作时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并记录其抽搐时间,按医嘱给予抗癫痫药[2]。
1.4 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与护理 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62%,多发生在出血后3~15 d。为防治CVS,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并保持足量血容量。尼莫地平是一种高选择性作用于脑组织的钙离子拮抗剂,使用前询问过敏史,对酒精过敏者禁用。遇光易变色,输注时应避光。尼莫地平可引起血压下降,用药过程中严格掌握用量及速度,应用微量注射泵以4~6mL/h注入。如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减慢速度或停药[3]。
1.5 心理护理 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颅内动脉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因怀疑颅内动脉瘤的存在发生显著变化;而心理失衡又反过来可影响疾病的预后,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动脉瘤破裂或者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4]。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自我放松方法,给予镇痛、,解除因身体不适引起的急躁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之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术中配合等。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以达到配合好手术的目的。
1.6 术前排尿训练 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常因平卧位和肢体制动所致排尿姿势的改变、担心穿刺处出血、不习惯在他人在场的环境下排便等多种因素, 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尿潴留,在术前平卧位一侧肢体制动的情况下进行排尿训练可有效预防术后排尿困难。
1.7 预防便秘 ①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膳食的意义,对于神志清楚,能进普食的患者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纤维膳食,如粗米、豆制品、水果等。鼻饲者给予豆浆、菜汁、果汁等400ml/d左右,以保证营养及水分摄入。如鲜梨汁对卒中后便秘有较好预防作用,且食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家属接受。②活动与按摩 用单手或双手示指、中指及无名指在患者左下腹乙状结肠部深深按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做环行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以助于排便。或嘱患者做深长呼吸,以锻炼膈肌收缩力,从而增强排便动力。③排便训练 晨起后结肠运动较为活跃,选择此刻训练排便为最佳时间,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双手重叠放于下腹部,行肛门收缩运动,间隔1-2min重复1次,连续3次为l组。可结合个人排便习惯,选合适、固定的排便时间,定时放置便盆,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5]。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与休息 根据麻醉情况选择体位,全麻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呼吸道。麻醉清醒后取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股动脉穿刺侧下肢伸直24h,制动12 h,制动解除后可左右移动。因患者处于一种强迫体位时间过长,将产生精神高度紧张和严重的不适感,护士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方法:压紧穿刺部位向健侧转体45°,或向患侧转体20。~30。及平卧位交替更换,避免患侧屈膝、屈髋,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并随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患者痛苦。24 h后床上活动,48 h后根据病情下床活动。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烦燥患者尽量减少干扰和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6]。
3.2 病情观察 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给氧,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头痛、头昏、失语、呕吐、癫痫发作、肌力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过高而引起再次出血或过低造成脑缺血及脑梗[6]。
3.3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栓塞治疗结束,穿刺点压迫15min,后再予以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绷带加压持续24 h。避免剧咳、打喷嚏和用力大便,以免腹压骤增而导致穿刺口出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及皮下血肿形成。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防止感染[7]。
DBS疗法的围手术期的处理
1、术前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2、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病情评分: 分别在“开”状态下和和 “关”状态下由专人评分。评分方法可采用UPDRS评分(Unified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chwab and England of dailyliving Scale )和Webster功能评分。对药物效果不明确的患者应进行多巴胺试验。
3、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4、选择刺激靶点,制定手术方案
5、术前准备
(1)熟识病情,完成术前检查
(2)作好心理准备和精神护理
(3)交代手术中注意事项
(4)合理术前用药
(5)术前谈话 1、正确安装立体定向框架;
2、获得清晰的定位图像;
3、准确计算靶点坐标;
4、选择合理麻醉和体位舒适;
5、合理应用靶点功能定位;
6、植入刺激刺激,测试刺激效果和副作用。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变化。
2、术后常规复查MRI或CT,观察刺激电极位置,排除颅内出血。 如进行MRI复查,应关闭刺激器。
3、术后常规应用止血剂,预防性抗感染和抗癫痫治疗,继续服用术前抗帕金森病药物,除非术前剂量过大,原则上不提倡过早或过快减药。
4、术后要注意卧床休息2~3天。注意口腔卫生,对吞咽困难者,应防止误吸,定时翻身,预防肺部并发症。小便困难者留置导尿。
5、交代术后注意事项6、在术后一周~一月开启脉冲发生器,体外调控,选择合适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
6、术后3个月,对药物剂量和刺激参数进行调整,长期随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