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额叶海绵状血管瘤半夜发生症状性癫痫

左额叶海绵状血管瘤半夜发生症状性癫痫

夜间额叶病症状严重判断-夜间额叶癫痫治疗

1.如果海绵状血管瘤长在非重要功能区,并且没有出血一般没什么症状的,如果出血,就会有相应的症状和表现,不同位置的病变表现也不同。治疗上可以手术介入和伽玛刀治疗这三种.如果不治疗,谁也不敢保证这个东西以后不出血,如果始终不出血当然可以不管它,但一旦出血,再治疗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麻烦了

2.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是增生性血管 畸形[1],其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我院1996年至2007年间诊 断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共23例,其中有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9例作伽玛刀治疗,现 就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71岁,病程15天~20年,多数病程在3 个月以上。主要临床表现;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反复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大脑半球的 病灶以头疼、癫痫发作及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尤其是颞叶、海马部位的病灶,癫痫发作症状 比较重;小脑半球的病灶,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0.5T和1.5T超导型MR机,对疑似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 常规横断位:T1加权(450ms,15ms),T2加权(5000ms,90ms),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或T2 加权等检查,增强检查(15mlGD_DTPA静脉推注),层厚5~7mm。MRA成像为3D_TOF序列,EP I弥散加权成B值=1000,方向为全部。

2 结果

2.1 CT和DSA表现:23例均作CT平扫,9例CT增强扫描,共发现20个病灶,CT平扫CA表现为 略高密度病变,较小病灶呈等密度,1个病灶内CT可见极高密度钙化,呈斑点状或小块状,9 例行CT增强扫描呈轻度到中度强化者12个病灶,5病灶未见强化,3个明显均匀强化,1例合 并脑血肿者呈高密度,但其密度不均,并有周围水肿。8例脑行DSA检查者,未见增粗供养动 脉和引流静脉,6例瘤巢未显影,2例瘤巢在静脉期轻度染色,4例较大脑CA见瘤巢邻近血管 受压移位。

2.2 MRI表现:23例病人单发19例,占83%,其余4例为多发病灶。共发现29个病灶,MRI检 查明显优于CT。位于脑干1个,小脑5个,大脑半球23个。MRI检查行T1WI和T2WI、DWI、CRE 序列。2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6例位于颞叶,5例位于额叶,9例位于顶叶和基底节区,1例位于 脑干,2例位于小脑。最多1例病人脑部可见3个病灶。病灶最小约0.3cm,最大约3.5cm, 边界清楚,不规则,均呈类圆形或结节状。1个病灶呈T1WI、T2WI都呈高信号,13个病灶T1W I和T2WI均呈高、低混合信号,高、低信号比例和形态各异。T2WI 28个病灶周围均可见黑 色低信号环影,7个病灶呈线条状环,3个病灶呈条片状环。所做的病例DWI序列显示病灶7个 呈均匀黑色低信号,2个病灶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病灶同周围脑组织境 界较清楚。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15例做3D_MRA成像,未见有供血动脉影像,仅2 例较大CA显示脑动脉移位及抱球状改变,瘤巢在3D_TOF MRA背景上仍呈高信号,而非动脉血流之高信号,这是因为3D_TOFMR不能消除图像背景上原瘤巢的高信号所致,不能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