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的对药-茵陈对癫痫有治疗作用吗
镇肝熄风汤 治疗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 头痛和这17种疾病
镇肝熄风汤,是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先行者,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经典名方。主治类中风,相当于现在的脑血管病,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等疾病。
镇肝熄风汤是张前辈,继承《内经》煎厥、大厥、薄厥的理论,又受金元四大家,特别是刘完素“五志过极动火而猝中”之说影响,并且融汇西方刚传入中国的医学,经过了临床的实践,逐步发展,临床证明有效,总结出的方剂,由临床的有效性最后上升到理论水平,这个方剂的产生就是一部中医 历史 发展的缩影。
此后医家对其主治病证进行了增补,后世医家遵张前辈之意,根据病情的需要加减化裁,使本方的运用范围更为扩大。到了如今应用更为广泛,临床上凡是中医辨证为,辩证属于肝的阴虚阳亢,引起的肝风内动者,皆可应用。
镇肝熄风汤治疗因为肝的阴阳失调,肝的阴虚以至于不能牵制肝阳,肝阳上亢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肝阳上亢为主的症状。因此患者表现为肝阳上亢的表现,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镇肝熄风汤,药物组成:怀牛膝 生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甲 生白芍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 甘草 方中的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生白芍、生麦芽 ,这6个生用,这是张前辈的临床经验,这样效果好。
镇肝熄风汤,是为肝肾阴虚,肝阴不能牵制肝阳,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上逆所引起的疾病而设立的。这样的疾病,病机是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要表现,故治宜镇肝熄风为主,辅以滋养肝肾。方中重用怀牛膝,怀牛膝味甘苦、性平为君,怀牛膝针对气血逆乱冲激于脑的病机,引血下行,缓解气血上冲之势,同时兼奏补益肝肾之效。代赭石苦甘而平,其质重坠,功能平肝镇逆,降胃平冲。龙骨、牡蛎皆为介类,均善平肝潜阳,三药相协,镇摄上逆之气血,平抑亢盛之风阳,共助牛膝以治标,是为臣药。
白芍、龟甲、玄参、麦冬滋阴柔肝,潜阳清热,以制亢阳,使阴复阳潜,肝风自熄,均为治本之品。以上四味,皆为佐药。肝为将军之官,职司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镇摄潜降,难免肝气受抑,反不利于风阳之平降宁息,加入茵陈、生麦芽、川楝子三味。其中菌陈苦辛而凉,生麦芽“亦善将顺肝本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味苦性寒,疏肝泄热。三味共投,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从而有利于肝阳之潜降与气血之下行,亦属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并合生麦芽和胃调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质重碍胃,用为使药。诸药配伍,引血下行,共奏镇肝熄风、滋阴强阳之功。
镇肝熄风汤配伍特点。本方配伍有3个特点。1、重用牛膝。针对肝阳上亢而化风的发病特点,重用牛膝直接阻断肝阳的上亢,并引血下行,是平肝熄风法另一个比较好的角度进行应用。2、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肝阳上亢是肝有余,金能克木,用大量的金石类药物以克肝阳。方中的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3、肝以条达为特点,主疏泄,这么多的重镇类药物,必然要引起肝的生理特点,为了减少影响,要加入生白芍、玄参、 天冬以养阴柔肝、川楝子、生麦芽、茵陈以疏肝。
镇肝熄风汤现在常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血管性头痛、癫痫、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呃逆、冠心病、脑震荡综合征、癔病性晕厥、神经官能症、倒经、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肾病、急性肾炎、皮肤病等17种疾病,中医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的患者。
春天什么野菜可以吃,治疗癫痫疾病
第一,宜吃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率先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荠菜,又名香荠、鸡心菜、护生草等。中医认为,荠菜性凉,味甘淡,气清香,无毒。它既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又有良好的治病功效。医学研究表明,在鲜品荠菜中,富含多种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其他维生素。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及大量粗纤维等成分。荠菜对高血压、尿血、鼻出血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第二,宜吃马兰头。马兰头,又名路边菊、鸡儿肠、红梗菜等。马兰头有白梗、红梗之分,以红梗为佳。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平,味甘,微寒,具有养肝血,清肝火,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也有较好的补血和明目作用。适合肝炎、高血压、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胀痛等症患者服用。尤其对青光眼、目赤胀痛效果更好。 在春季里,马兰头的服食方法是很多的。如可以用来制作凉拌菜,亦可以用做馅包饺子,晒干后,还可以同肉一起烧成美味可口的菜肴。如果用于明目,可与猪肝炒食。若目赤胀痛,可以用菊花脑各半,制成凉拌菜。 第三,宜吃菊花脑。菊花脑,又名菊花郎、菊铧头,即野菊花的嫩苗。中医认为,菊花脑性平,味甘微苦,用水煮沸后,则味不苦。具有清肝明目和良好的解毒作用。适合高血压、大便秘结、目赤肿痛等症患者食用,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在春季里,菊花脑凉拌、热炒、煮汤皆可。 第四,宜吃蒲公英。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乳浆草、古古丁等。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苦微甘,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强筋壮骨的功效。适合肝炎转氨酶升高、胆囊炎、赤眼、乳病(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患者食用,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第五,宜吃茵陈蒿。 茵陈蒿为一年生菊科植物。中医认为,茵陈蒿性味苦、平,微寒,无毒。用茵陈蒿做菜,主要是采集嫩苗,老的只能作药用。民间有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蒿当柴烧”之说。在我国民间,至今仍有以米粉作茵陈糕、饼的习惯。 茵陈蒿主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叶酸等。茵陈蒿有扩张胆管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并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能。 第六,宜吃鱼腥草。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具有利尿、解毒、消炎、排毒、祛痰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肺脓疡、痈疾等化脓性炎症。 在春季里,鱼腥草的食用方法很多。如鱼腥草炒肉,为贵州特色菜肴,别有一番风味。 第七,宜吃枸杞头。枸杞头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茎叶,又名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中医认为,枸杞头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肝肾,益精气,清热除渴,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视力减退等疾病。
广藿香对于癫痫有什么作用?
广藿香对于癫痫并没有作用。
广藿香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脾、胃、肺经。
功效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相关配伍
1、治疗暑湿表证,或湿温初起,湿温并重,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可与黄苓、滑石、茵陈等同用。(《温热经纬》)
2、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3~l0g。
禁忌
阴虚者禁服。
相关论述
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本草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
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
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茎直立,高0.3-1米,四稜形,分枝,被绒毛。叶圆形或宽卵圆形,长2-10.5厘米,宽1-8.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状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草质,上面深绿色,被绒毛,老时渐稀疏,下面淡绿色,被绒毛,侧脉约5对,与中肋在上面稍凹陷或坦,下面突起;叶柄长1-6厘米,被绒毛。
轮伞花序10至多花,下部的稍疏离,向上密集,排列成长4-6.5厘米宽1.5-1.8厘米的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密被长绒毛,具总梗,梗长0.5-2厘米,密被绒毛;苞片及小苞片线状披针形,比花萼稍短或与其近等长,密被绒毛。花萼筒状,长7-9毫米,外被长绒毛,内被较短的绒毛,齿钻状披针形,长约为萼筒1/3。花冠紫色,长约1厘米,裂片外面均被长毛。雄蕊外伸,具髯毛。花柱先端近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花期4月。
谈谈中西药联用
谈谈中西药联用
引言:中西药联用体现中西医结合,但不是药效的机械相加,药味简便的重叠。下面就是我来谈谈中西药联用,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药物品种日益增多,同时由于中西药结合工作的开展,为了加速疾病的治愈,中西药联用治疗疾病已为临床广泛采用。现将临床上常见的中西药联用合理与不合理现象作一分析。
[论文关键词] 中西药联用合理: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药量,缩短疗程;免疫调节。中西药联用不合理:降低疗效;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
1中西药联用合理
1.1协同增效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时同用,因为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从而使疗效增强。枳实与庆大霉素联用,因为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增强抗感染作用。茵陈蒿及含茵陈蒿的复方与灰黄霉素联用,因为茵陈蒿所含的羟基苯丁酮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而胆汁能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促进其吸收,从而增强灰黄霉素的抗菌作用。
1.2 降低毒副作用 芍药甘草汤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副作用。黄连、黄柏等具有较强抗菌的中药与抗生素类药联用可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黄精、骨碎补、甘草等与链霉素联用,可消除或减少链霉素引发的耳鸣、耳聋等不良反应。逍遥散有保肝作用,与西药抗痨药联用,能减轻西药抗痨药对肝脏的损害。含麻黄类中药治疗哮喘,常因含而导致中枢神经兴奋,若与巴比妥类西药联用,可减轻此副作用。
1.3.1 减少药量,缩短疗程 休克或低血压患者,应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药后,血压仍不能维持时,加用参附注射液后,血压即趋平稳。当血压回升后,升压药停用或减量时,又可出现血压下降,如果预用参附注射液,即便停用或减量使用上述升压药,血压也可维持和稳定。因为参附注射液与阿拉明、多巴胺等合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附片、丹参组成)中红参、附子具有强心、镇痛、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加强心脏收缩功能。可见参附注射液与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可加强升压药的作用,减少升压药的用量、缩短疗程。
1.3.2 桂枝汤类、人参类方剂与皮质激素类西药联用,可减少西药用量和副作用。
1.3.3 柴胡桂枝汤等具有抗癫痫作用的中药复方与西药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
1.4 免疫调节
1.4.1 抗炎6号与抗生素联用,据研究报道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三药联用,对中性粒细胞的随机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链霉素、氯霉素单独应用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若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联用,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抑制率可达35.4%。中成药抗炎6号(由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鱼腥草组成)不仅能够稳定而持久地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随机移动和趋化性,而且能够完全解除由上述三种抗生素联用时随机移动和趋化性的抑制,还可使趋化性远远超出正常值。研究提示清热解毒中药用于细菌感染疾病,不仅是单纯的杀菌或抑菌,而且对增加机体免疫力有很大意义。抗炎6号除具有直接解除细菌内毒素的作用外,并对补体旁路途径也有激活作用,间接对内毒素进行降解。因此抗炎6号能杀菌、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解内毒素可能是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增强的理论基础。
1.4.2 扶正中药女贞子、石韦、补骨脂、山茱萸、玄参等能保护动物由于注射环磷酰胺而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提高机体免疫力。据统计175例肿瘤患者,在化疗、放疗时配合扶正药,有156例不发生白细胞下降,有效率接近90%。1.4.3 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等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其中的中药可以提高天然杀伤细胞活性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2 中西药联用不合理
2.1 降低疗效
2.1.1 拮抗降效 糖尿病患者在口服甲苯磺丁脲、降糖灵等降血糖药物时,若与甘草、鹿茸及其制剂合用,可降低降糖药的效果。因为甘草口服后,所含甘草酸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结构;鹿茸的成分也有糖皮质激素样结构,糖皮质激素能使氨基酸、蛋白质从骨骼肌中转移到肝脏,由于酶的作用使葡萄糖与糖原的产生增加,故有升血糖作用,这与降血糖药物产生药理拮抗,而降低降糖疗效。
含有麻黄的制剂,如麻杏石甘片、止咳定喘膏、川贝精片、防风通圣散等用于止咳化痰平喘,麻黄是拟肾上腺素药,主要成分为麻黄碱,能使血管收缩而升高血压,此类药与降压药产生药理拮抗,而降低降压疗效。
2.1.2 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丹参注射液不宜与喹诺酮类注射液合用[1]。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制成的复方中药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的丹参素、原儿茶酚酸及降香挥发油[2],丹参素、原儿茶酚酸等具有弱酸性,在碱中溶解,在酸中则沉淀析出。丹参注射液中加入喹诺酮类注射液(ph值约4.1)可使丹参注射液的ph值降低,使其脂溶性丹参酮及水溶性原儿茶酚酸和儿茶酚衍生物等沉淀析出。张玉瑛报道[3],在丹参注射液中加入环丙沙星,可出现沉淀和小片状沉淀物。同理,丹参注射液与心得安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胃复安注射液等合用亦可产生沉淀。
2.2 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
2.2.1 萝芙木及含生物碱的中药如麻黄、麻杏石甘汤、九分散、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哮喘冲剂等不宜与优降宁、苯乙肼、呋喃唑酮等配伍。优降宁可抑制单胺氧化酶使肾上腺素神经末梢贮存的'递质灭活受阻,而使麻黄及其制剂中的麻黄碱升压作用显著加强,从而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4]。
2.2.2 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制剂,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止咳定喘膏、半夏露等,不宜与强心药合药。麻黄碱可兴奋心肌?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因而可使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不良反应[5]。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如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颠茄合剂等,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莨菪烷类生物碱具有松弛平滑肌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使肌体对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加,加上心衰患者对强心苷的作用敏感,易引起中毒反应[6、7]。
2.2.3 含有钙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瓦楞子等,均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为强心苷类药物作用时通过心肌释放钙离子,而含大量钙离子的中药会加强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对洋地黄苷尤应注意。复方甘草片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易导致心脏对强心苷敏感而引起中毒[8]。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用体现中西医结合,但不是药效的机械相加,药味简便的重叠。而应在现代医药学及相关理论基础上,临床医师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个体差异,通过临床用药实践,进行中西药合理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药量,缩短疗程;提高肌体免疫力,促进体质恢复,真正起到理想的协同作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产生拮抗降效,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在不明配伍药理情况下,建议中西药相隔一定时间用药,以避免不合理联用。实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开华,陈桂钧.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喹诺酮类注射液配伍禁忌[J] .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2):120 .
[2] 赵新先编著 .中药注射剂[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6 .
[3] 张玉英 . 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禁忌问题[J]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5):28 .
[4] 刘安详 . 浅析中西药合理配伍及配伍禁忌[J] . 药学实践杂志,1997, 15(5):281 .
[5] 白 明,雷建林,忤文英 . 中西药配伍禁忌及临床分析[J]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4):58 .
[6] 刘安详 . 浅析中西药合理配伍及配伍禁忌[J] . 药学实践杂志,1997,15(5):281 .
[7] 贾公孚,谢惠民. 中西药相互作用与联合用药[M] .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3 .
[8] 刘安详 . 浅析中西药合理配伍及配伍禁忌[J] . 药学实践杂志,1997,15(5):281 .
;神经性皮炎临床表现为圆形的扁平丘疹,多发于青年、中年或老年人
导语:神经性皮炎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剧痒,常有烦躁、焦虑、失眠等伴随症状。本病多发于青年、中年或老年人,儿童少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精神神经因素、免疫与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功能障碍、饮酒、局部刺激等因素是本病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一、神经性皮炎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医和西医对其认识有所不同,需了解
1、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外因风、湿、热邪侵袭,内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心火炽盛,血热生风,或嗜食肥甘厚腻,脾胃受损,湿热内生与风邪相搏,凝滞经络,日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发为本病。分型主要有风湿蕴肤证、肝郁化火证、血虚风燥证。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在改善皮损,缓解瘙痒,调节情绪方面优势明显,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治疗本病,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外用、针刺、拔罐等。
本病分为三型:风湿蕴肤证、肝郁化火证、血虚风燥证。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自拟祛风止痒汤,由消风散化裁而成;肝郁化火证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用自拟疏肝泻火汤,由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成;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自拟养血止痒汤,由当归饮子化裁而成。
2、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西医认为本病属于精神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可能的暴露因素如生活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模式、生活习惯以及方式;精神心理情况,如睡眠质量、心理紧张、抑郁焦虑等。
3、中药治疗
中医的治疗重在辨证论治,鉴于临床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在自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收效甚好。肝郁化火之像明显加用龙胆草、泽泻、栀子等清热疏肝,患者心烦失眠严重可加用磁石、牡蛎等重镇安神;痒剧者加白鲜皮等祛风止痒。
风湿蕴肤证加用防风、荆芥、地肤子等散风祛湿止痒,兼有内热者,可酌加黄芩、茵陈、虎杖等清热利湿,乏力、倦怠气虚者,可酌加太子参、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腹胀,纳呆者,可酌加炒麦芽、莱菔子等健脾行气和胃;大便溏,次数增多者,可酌加薏苡仁、茯苓等健脾止泻。
血热风燥者加用生地、玄参、茜草、大青叶、鸡血藤、牛膝、防风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热邪耗伤阴血,心烦不寐,加酸枣仁、合欢皮等养心安神;火热伤津,口干,手足心热者,加用麦冬、玉竹、天花粉等滋阴润燥。根据皮损部位:在颈项者加用菊花、升麻、葛根等上行发表;在肘部者加桑枝、姜黄等引药达上肢;在下肢者加川牛膝、黄柏等引药下行。
二、了解不同中药的药物作用,以下这6种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1、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的作用,小剂量的柴胡可以升提气机,中剂量可疏肝解郁,大剂量解表退热。味辛行散,苦能泄,本方中取其善于疏肝,条达肝气之功,《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促进免疫功能、保肝利胆等作用。
2、郁金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本药为纯阴之品,气性清扬上升,即可入气分,散肝郁,又可入血分,凉血破瘀,为行气活血凉血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郁金具有抗菌、消炎、保肝、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3、佛手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气味芳香,辛行苦泄,主疏肝理气,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本草从新·佛手》云之善于“治气疏肝,和胃化痰”,《本草再新》谓之:“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佛手柑内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和抗癫痫的作用,佛手挥发油有抗抑郁作用。
4、赤芍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之功,总体功效与牡丹皮相似,两者常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凉血活血的作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赤芍长于活血散瘀。其外观色红,入血分,能活血化瘀,味苦性微寒。
能清血分之热,入肝经,调理肝经气血,使其疏泄有度。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赤芍化学活性成分有芍药总苷、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具有保肝、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5、丹参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除烦,凉血消痈。其气平而降,味苦微寒,破宿血,瘀去而新血生,《本草汇言》云:“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环、抗菌、抗炎及抗肿瘤作用。
6、地骨皮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甘寒质润,可清虚热除蒸,尚能生津,本品入血分,可凉血热。《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骨皮及其提取物有抑菌、调节免疫、抗自由基、降血糖等作用。
三、患者除了科学服药之外,还需要注重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身心医学认为,心理与情绪对人体的生理有密切的联系,持久不良情绪会导致或加重疾病。神经性皮炎患者因皮损肥厚粗糙,病情缠绵,久治不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尤其发于面部颈项者,常因自身的形象受损,怕人嘲笑而自卑、抑郁。
不愿与人接触,长期治疗用药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紧张、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加重病情,故导师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经常宽慰患者,嘱其多进行室外运动,舒畅身心,可以更好的缩短病程。
结语:神经性皮炎患者常有紧张、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是神经性皮炎发病的诱因,又能加重病情。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时,在情志护理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多进行跑步、书画等活动使患者心情愉悦,减轻其心理负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