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贴法的主治病症

吴茱萸穴位帖敷治疗癫痫-吴茱萸症

1.伤寒通治膏(《理瀹骈文》) 麻黄(去节)120g,柴胡、党参、当归各30g,赤芍、甘草各120g,朱砂、雄黄各15g,诸药用麻油熬,黄丹收膏,冷却备用。用时蒸软贴膻中处,每次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天为1疗程。功能益气固表。主治四时伤寒感冒。

2.实表膏(《理瀹骈文》)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15g,上药麻油熬,黄丹收膏,冷却备用。用时蒸软,贴心口(鸠尾穴),每次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天为1疗程。功能散寒固表。主治外感风邪,表虚自汗。表实无汗者去黄芪、白术、桂枝。 1.川草膏(《中药贴敷疗法》) 生川乌、生草乌、附片、当归、丹参、白芥子各30g,生麻黄、干姜各15g,桂枝、木通各12g,白芍20g,细辛、乳香各lOg,三七5g,虎力散4支,葱白4根,白酒适量。诸药共研细末,将马钱子散、虎力散掺入药末中,再将葱白捣烂均匀和入后,入白酒,调成稀糊状。将调好的药,入锅内炒至不灼伤皮肤为度,入麝香o.25g和匀,约0.5cm厚度摊于敷料上,趁热敷于患处,外以绷带固定。每剂可重复使用5~7次,每次重复使用时,须按上法加药,随炒随用。功能温经散寒。主治寒痹证。

2.香丹膏(《中国膏药学》) 麻油240m|,黄蜡7.5g,松香30g,黄丹30g,铜绿6g,轻粉3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先将麻油熬滚加黄蜡,化开,次入松香,再下黄丹。与其它药研末加入,搅匀成膏备用。用时将膏薄摊患部,外加绷带固定。每日1次,5~7日为1疗程,热退痛缓停用。功能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热痹。 1.久痢丸(《中医外治法集要》) 马钱子3个,母丁香24粒,麝香O.3g,(可用冰片或樟脑代替),番木鳖放砂内炒黄,候冷,和丁香共研为细末,过筛,再和麝香混合研极细粉,开水调膏,如豌豆大,敷神阙、脾俞、止泻穴位处。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7~10次即可见效。功能收涩止痢。主治虚寒痢、休息痢。

2.噤痢膏(《中医外治法集要》) 牙皂6g,细辛27g,大葱100g,田螺2个,神曲12g。先将牙皂、细辛、神曲烘干,研为细末;再和大葱、田螺肉共捣成膏;用药膏适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药干即换。病愈停用。功能清热利湿。主治噤口痢、湿热痢。 1.大黄油纱布(《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大黄500g,将大黄熬成浓汁,用凡士林调成膏,加纱布条,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外敷创口,每日换药1次。功能利湿清热。主治湿热型溃疡疮口化脓者。

2.玉红膏油纱布

当归60g,白芷15g,紫草6g,甘草36g,血竭、轻粉各12g,白蜡60g,香油500g。将前四味药放入香油内浸泡5天,再煎,过滤去渣,继加热熬油,至滴水成珠;再把血竭、白蜡放入油内熔化后,入轻粉搅成膏,加纱布条经高压蒸气灭菌后而成。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功能清热排脓。主治湿热型脓液少的溃疡。 1.乌金膏(福建中医药1964;(6):10) 川乌、草乌、独活、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血竭各30g,乳香、没药、公丁香、母丁香、赤芍、桃仁各36g,红花、木鳖、草麻仁、白芨、自然铜各39g,铁吊竿叶60g,当归90g,川三七21g,甘草15g,枫胶12g,松香500g,麻油250g。先将麻油煮滚,再加入松香、枫胶、俟溶化搅匀,将前药23味研末,入油内搅匀成膏,外贴患处。功能温经活血。主治脱疽。

2.十三太保丹(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1):24) 露蜂房120g,公丁香60g,荜菝60g,细辛60g,百草霜60g,上药研末,贮瓷瓶内备用。用时,取末lOg,太乙药肉90g,加乳香、没药各1.5g,烊化拌匀,摊膏敷贴。功能温经通络,行血散结。主治附骨疽毒,湿痰流注,乳疽及一切白色漫肿之阴性肿疡。 倍冰外涂粥(《中药贴敷疗法》) 五倍子末3g,冰片1.5g,鸡蛋黄1000g,将鸡蛋煮熟取蛋黄,捣碎放在铁勺内,先用温火炒蛋黄变焦,然后用武火炒出油,去渣取油,再把五倍子末、冰片研匀,调入蛋黄油内,成粥状备用。局部洗净,把配好的蛋黄油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每日2次,3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疖肿。 1.千振膏(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7(2):32) 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桂枝梢、吴茱萸各30g,僵蚕、白芥子、白蔹、白芨、川断、白芷各45g,生大黄,赤芍、当归、川芎、黄柏各60g,忍冬藤lOOg,陈皮、木鳖子各40g,东丹(每1000g加料油30g)、铜绿(每1000g加料油lOg)、松香各适量,新鲜榆、槐、桑、柳、桃树枝各250g,麻油5000g,上药制成膏药,根据疔疮性质不同选用掺药(如四消散、红灵散、阴毒内消散、阳毒内消散等),使掺药对准疮顶贴于患处。2日1次,连用2~3次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颜面部疔疮。

2.千捶膏(《临诊一得录》) 蓖麻肉、松香各60g,乳香、没药各9g,银珠15g,轻粉12g,麝香O.3g,先将蓖麻肉、松香末入石臼内捣匀,加入后五味药同捣千余下。或将蓖麻油60ml加入松香,烊化后加入余药,搅匀,浸入冷水中备用。用时捏成薄片,外盖患处。功能清热解毒活血。主治面部疔疮。 百部膏(《中医外治法集要》) 百部、麻黄、白芨、黄连、甘草各60g,芦根150g,上药用麻油熬枯,去渣,过滤,沉淀,再熬至滴水成珠时,下黄丹收膏备用。用时取药膏贴于气户、库房、风门、肺俞,身柱穴,1次取穴3~4个,轮流贴药,每日1次,每次贴24小时,连用7日为l疗程。功能宣肺止咳。主治百日咳。

注意事项

1.所贴患部一定要严格消毒,破口处可先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拭干后再贴膏药。在红肿痛部位及按经穴部位、有关解剖部位及患处贴膏药时,要先用75%酒精消毒后再贴。

2.要按时换膏药,其中多数膏药含有铅化物及其它有毒物,绝对不能内服,内服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贴膏药后,若发生患部瘙痒,可在膏药外面按摸,若还不能生效,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擦瘙痒患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

4.患部因贴膏药发生水泡、溃烂,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消毒,以红汞药水涂擦,纱布包扎,待伤愈后还可再贴膏药。

5.贴膏药前,将膏药加温熔化时,应注意温度要适当,过热易烫伤皮肤;温度过低则不易贴敷。

脑供血不足能用吴茱萸敷涌泉穴吗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主治疾病

1、慢性咽炎

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面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急性扁桃腺炎

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火醋调成糊膏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3.牙龈炎: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本方对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3、小儿腹泻

取苦参、苍术各30克,共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方用于湿热型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4、高血压病

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5、.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6、病毒性结膜炎

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7、口疮

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8、经行吐衄

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做成饼状,敷贴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9、小儿流口水

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老醋适量。用法:前2味药研细末,以老醋调成糊饼,包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小时易之。 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为小儿滞颐,多因脾胃湿热,廉泉不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所致。本方可平调脾胃寒热,包敷涌泉穴,乃上病下取之意。

10、治疗阳痿

取巴戟天、补骨脂、仙茅各10克。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食醋调成稀糊状,分成2份。用法:将调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续用药5~7天。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

11、治疗遗精

取龙骨、牡蛎、芡实、沙苑蒺藜各30克,五味子、龟板各20克,菟丝子15克。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用法:每次取药末适量,加入食醋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功效:补肾固精,适用于遗精、、腰酸耳鸣、倦怠乏力等。

12、治疗强中

取水蛭9条,麝香0.3克,苏合香`克,蜂蜜适量。制法:先将水蛭烘干,研为细末,再加入麝香、苏合香共研细末,调匀,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稀糊状。用法:当勃起时,取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3~5次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功效:活血通络,适用于阳强不倒。

13、治疗前列腺肥大

取水仙头1个,大麻子30粒。制法:将大麻子去壳,与水仙头一起捣烂成泥糊样。用法:每天换药一次,连续用药7~10天。功效:通络利湿,适用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14、治疗副睾肿大

取吴茱萸、蜂蜜、黄酒各适量。制法:将吴茱萸放入锅内以文火翻炒,炒至药物呈灰白色或白色时将锅移开,冷后研末。每次取吴茱萸末30克,加入适量的黄酒、蜂蜜调成稀糊状。用法:将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和腹部的中极穴(脐下4寸)上,药膏厚度约5毫米,外以软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这样可以保持湿润,增强药效。隔天换药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停药3~5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5周疼痛消失。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三伏贴的准确药方是什么?

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药物配方:

1、哮喘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取穴 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 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 曲池足三里外关 阳陵泉绝骨 药物 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取穴 神阕 涌泉 药物 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或醋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